杨为民:在疫情之后,营销模式必将发生巨变化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我们期待的全球一体化,因病毒把全球命运牵扯到一起。

我们期待的中国崛起,因抗击疫情的成果而举世瞩目。


我们期待的那种西方式的民主模式也将离我们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将是一种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从领导层到大众都需要重新思考和探索。政治归政治、商业归商业、大众归大众。

互联网等高科技在此次抗疫中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带来的生活方式必将影响未来我们每个人的选择。

西方是个体主义至上,他们崇尚自由以及与政府的平等关系。从最近的美国人上街游行示威,抗议政府封城呼吁尽快复工的行为看,无论是民主自由意识还是他们的收入模式,都会让他们对封城抱有极大的反感。而我们中华民族,无论是我们的文化,还是我们的体制,我们是一个集体主义至上的民族。然而,疫情将推动中西方的民众重新思考自己对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认知。西方的个体主义,也许会被肆虐的疫情所修正,也许他们能意识到,在天灾面前还是要服从组织。

而中国,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正处于一个绝佳的个体主义兴起以及个体崛起的时代。政府鼓励创业,希望人人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由于疫情,很多企业背负巨大的包袱,也支持部分员工自谋出路;而90后们,也越来越习惯于活出自己,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强大的连接能力,也给广大个体施展才华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一大批人对金钱的看法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以往,为生计而赚钱。而今天,为发挥才能和兴趣去工作,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个体主义正在大行其道。

当然,我们的个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体主义有本质区别。中国人重视人情味,个体主义永远离不开集体。我们中国人的个体主义最终的成就感还是回归于一个群体和组织的认可。

个体+社群模式,也许将是未来大部分人生存和生活的方式。

由此,以往的“公司+员工”模式也将改变为“平台+合伙人”模式。对于一个公司和组织来说,除了必要的人员,对外接口部门的人都将逐渐变成和公司合伙的关系,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每个人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干活。

那么,这样的变化对于营销将有哪些影响呢?

1、将有更多的人通过个人品牌打造和直播带货,实现个人价值。品牌商和用户的关系正在逐步转化为品牌和粉丝的关系,甚至是品牌和合伙人的关系。每个用户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推广者和经营者。此时,品牌商就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并为用户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并通过各类技术手段锁定用户,并让用户主动帮助你去推广你的产品。围绕用户需求的C2M(用户到制造商)的模式必将替代以往的先产品后用户的营销模式。李佳琦、薇娅等众多网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借助时下火爆的抖音、快手、淘宝直播、小红书等平台快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并创造了超凡的销售业绩。

2、对于有影响力的用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KOC(关键意见消费者),他们将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去影响他们周围的朋友去购买某个产品或消费。KOC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逐渐把这个品牌推广和销售的收益作为他的收入的一部分,这就是时下流行的“副业刚需”,副业当成硬性需求。在这种变化中,更多的人成为斜杠青年,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增加收入。小米的小米有品、京东的京东芬香、澳洲社交电商新秀ABM(单创),甚至传统的直销老大“安利”都在用这种模式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

3、对于那些在行业里有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他们不仅可以引导消费,同时他们可以通过他们的形象和言论对更多的消费者产生影响,品牌商也乐于和他们合作,不仅是在品牌塑造方面,同时也在产品的推销方面,KOL都可以发挥作用。当然,与消费者和KOC相比,KOL的成本普遍较高,尤其是当前的形势下,我认为商家更愿意打造自己企业的领导人成为KOL去影响用户。就像马云代表了阿里、雷军代表了小米、董明珠代言了格力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变得越来越贵,基于人的传播和销售方式正在将流量吸引到以人为中心的平台上。

4、以往,用户只有购买和消费的权利,最多有一个评价的权利。现在,品牌越来越依赖用户的参与。前有小米借助用户的参与成功打造小米生态链,后有拼多多借助社交电商吸引广大消费者“拼购”,这些都是典型的社交电商模式。这样的模式必将随着更多的消费者参与以及更多诸如区块链等更多技术的应用而日趋成熟。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而信息、社交和交易是互联网世界里永恒不变的需求。伴随着5G的到来,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的深入应用,在不远的将来,当消费者全面参与到品牌的塑造、消费、推广和经营中时,传统的营销理论以及营销模式必将得到彻底变革。

作者:杨为民

中国知名品牌营销专家,超级IP导师,天使投资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硕士。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理事,2014年度中国传播领袖人物,黑马会十大创业导师。杨为民拥有20年的市场营销和品牌传播经验,曾创办中国十大传播公司,曾在包括蓝色光标、艺龙网、中国万网等多家公司任职,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董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