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6章

赈灾银贪污案落下了帷幕。

消失不见的银子也随着崔灼树的伏法成了未解之谜。

崔家的人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崔蓁蓁也拎着一个小包裹进了掖庭宫。

宫道两侧的红墙高耸,将头顶的天切割成一块块的,压得崔蓁蓁喘不过气来。

“到了。”

领着崔真真的小太监把她带到了掖庭宫,和里头的管事嬷嬷交接过后便离开了。

走之前回头看了一眼,见小姑娘的身影消失在那扇掉了漆的高门之后,不禁叹了一口气:“才六岁,也是可怜。”

转念一想,这孩子是大贪官崔灼树的女儿,又啐了一口:“活该。”

新年的到来总能让前一年的苦难褪去颜色,一场恰到好处的瑞雪好似在畅想明年的丰收。

新年过后,紧接着就是长宁公主三岁的生辰,永平帝如往年一般在宫中设宴,凡是有些脸面的官员都在邀请之列。

设宴地点依旧在显阳殿,宫人早早就挂起了彩色宫灯,光禄寺灶台里的火自天为亮时就燃起,一直都没有熄灭。

离原国的贺礼早早便送来,去年不仅来仪国,离原国和周边的国家或多或少也遭了灾,但离原国送来的生辰贺礼却与往年无二。

一车车的贺礼自皇城中间走过,浩浩荡荡,彰显着离原国对这位公主的喜爱。

今年的生辰宴与往年不同,长宁公主将会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眼前,来仪国朝臣对这个受尽宠爱的公主本就好奇,永平帝还允许官员携家眷一同入席。

聪明的官员一下就明白了其中深意,永平帝这是想给小公主挑选玩伴呢。

于是各家各户忙活开了,梳妆打扮,学习规矩,有的还要布置下“任务”,务必要哄得公主开心。

转眼天将要黑,官员们携家带口,早早在城门外候着,等时辰一到,一个接一个按顺序走入宫门,大多数孩子都没进过宫,好奇地四下张望,然后就被父亲或者爷爷呵斥,乖乖地低下头闷头走路,不敢再乱看。

等入席后,天色已经全然黑下。

永平帝、皇太后一同带着长宁公主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入场,端坐在高台之上。

“众爱卿平身,今日公主生辰,只当家宴,诸位爱卿不用拘束。”

“谢皇上。”

诸位大臣坐直身子,这才看清了高台上长宁公主的模样——

大眼睛,小鼻子,一颦一笑都是灵动,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阵仗,也没见她害怕,反而大大方方地打量着下方的人。

这个人长得好像戏文里的乌龟精哦~

呀,这个像张飞!那个像李逵!

君辛夷托着腮,一边用耳朵听永平帝说话,一边在心里偷偷给底下大臣起外号。

她也第一次认真观察了她的三个哥哥:大皇兄儒雅,二皇兄冷峻,三皇兄潇洒。

永平帝的三位皇子都已成年,在宫外设府,很少在后宫中走动,为了避嫌偶尔请安也是行色匆匆,与君辛夷不过点头之交。

但每年的生辰礼倒是都不曾落下。

三位皇子至今都未封王,按来仪国的皇室惯例,通常是立太子后才会给分封诸位王子,现在他们暂且跟着六部做事。

不少官员猜测,永平帝是在等哪位皇子先诞下皇孙,再决定让谁做太子。

至今为止,大皇子膝下空空,不过有传闻说大皇子妃已经有孕;二皇子只有一女,而三皇子去年才成亲,三兄弟中他身子又差,估计也是子嗣艰难的。

宴席上觥筹交错,好不热闹。

皇太后见君辛夷吃得差不多了,便提议道:“诸位小姐若是觉得无趣,可随公主前往偏殿休息。”

君辛夷从位置上站起,恭恭敬敬地和父皇,皇祖母行礼,在一众宫婢的前呼后拥下前往了偏殿。

酒桌上的小姐们也在家人的示意下,跟了上去。

偏殿设了小几,上面摆着瓜果点心,旁边还放着笔墨纸砚和琴棋,还有几把木制的武器。

一开始各家小姐少爷还有些拘束,但长宁公主毕竟还是幼童,在座的几乎都比她大上不少,没多久就放开了拘束,一个粉衣小姐率先坐在古琴前,轻轻拨弄琴弦,弦声立刻引起了众人的注目。

她微微一笑,道:“臣女礼部尚书之女何田田,恭祝公主千秋之喜,臣女献丑,为公主弹奏一曲。”

十指纤纤,拨动银弦,琴声泠泠,娓娓动听。

一曲毕,君辛夷很给面子地拍拍手,周围的人也很给面子地一通夸奖,惹得小姑娘羞红了脸。

有了她开场,后面的人也不再拘束,一个接一个展示自己的才艺。

君辛夷一开始还兴致勃勃地看,后面就觉得烦了,索性让宫女给她拿来披风,借口出去更衣,实则是出去透透气。